“要不是法治体检服务团及时发现我们的配方保密协议漏洞,祖传三代的卤味配方差点就外流了!”我区某卤味加工经营部负责人老张拿着新签订的保密协议,言语中满是感激。在我区司法局组织的专项法治体检活动中,服务团发现其核心配方保护存在风险,当场协助完善了保密条款。
今年以来,区司法局创新推出 “名特优新”个体工商户法治体检专项行动,聚焦地方特色食品、传统手工艺、家庭农场等40余家具有本土特色的工商户,通过“一店一表”精准扫描法律风险,组建专业服务团挂钩结对,提供全流程公益法律服务。
创新做法:定制表单“精准画像”
在我区“法治驿站”服务点,个体工商户们发现今年的法律服务有了新变化——一份量身定制的“法治体检表” 成为护航经营的新利器。
区别于传统“大水漫灌”式普法,区司法局针对个体工商户法律资源匮乏、风险意识薄弱的特点,专门设计“法治体检表”。
这张表如同企业的“健康档案”,包含合同规范、知识产权、用工管理、食品安全四大核心板块,细分为18项风险指标、56个具体检查项。体检表上,“加盟协议中的竞业限制条款”等条目清晰标注着风险等级。
“我们采取‘分片包干、按行施策’ 机制”,服务团成员法律工作者杨康介绍,“对食品加工类工商户重点排查食品安全标签合规问题;对家庭农场侧重土地流转合同审查;餐饮类则聚焦商标注册和用工风险”。
典型案例:疏通法治“堵点脉络”
“多亏法治体检救了农场!”我区某家庭农场主老李谈起今年年初的遭遇仍心有余悸。某生鲜平台拖欠其草莓货款12万元,对方以“未约定违约金”为由拒不赔付资金占用损失。
服务团审查原始合同时,发现条款确无违约责任条款。但法律工作者在送货单签收记录中发现关键证据——每张单据底部都印有“逾期付款按日万分之五计息”的备注。
“这些送货单构成合同补充条款!”服务团成员立即协助固定证据并主动联系对方询问调解意愿。一周内追回全部货款及违约金,为农场保住春耕资金。
在我区某中医门诊部,法治体检发现其中药处方存档不规范,存在医疗纠纷风险。服务团协助其更新《中药调剂操作规范》等12项制度。
“以前觉得治病救人最重要,现在明白合规经营同样是医者责任。”诊所负责人金医生感慨。通过梳理诊疗流程、明确告知义务,有效预防和减少诊所患者投诉。
机制成效:筑牢合规“免疫屏障”
法治体检的生命力在于长效机制。我区司法局构建 “体检-整改-回访”闭环:建立工商户法治档案,对风险问题“黄灯预警”,每月上门回访整改进度。活动开展以来,服务团累计排查法律风险点210余项,协助修订合同85份,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80万元。
一张张“法治体检表”,记录着个体工商户从“被动合规”到“主动御险”的蜕变轨迹。法治的根系向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深处延伸,守护着街头巷尾的烟火气,也滋养着营商环境的生命之树。